当前位置:[ 网站导航 ] 首页 > 范志红 >
从OMP事件看添加的"健康成分"
发布时间:2013-03-15 08:07:18 作者:百年养生网 出处:百年养生网
所在栏目:范志红
牛年春节刚过,特仑苏牛奶中添加OMP一事就闹得沸沸扬扬,我接到了七八家媒体的采访要求。
记者们问:OMP是什么?它有害吗?它有好处吗?它添加量是多少?我说:抱歉,OMP不是一种准确的科学名词,是企业自造出来的词。
我本人没有调查过,没有任何发言权。一切以监管机构的公告为准。专家审查的结果是此产品无害,OMP并不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。
然而,恐慌解决之后,其中暴露出来的食品标注问题,却不应淡出人们的视线。
其实,在一年之前,就有不少人问过我:你买不买添加OMP的牛奶?我回答:不买。我尽可能地买那些什么都没有添加的牛奶,接近原始状态的牛奶。
市场上的牛奶当中,有添加钙的,添加铁的,添加纤维的,添加各种因子的,有添加谷物成分的……为什么要选择最接近“原生态”的产品呢?并不是因为那些加入奶中的因素有害,而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:
第一个考虑:绝大多数产品只说加入了某种成分,却没有标注加入的具体数量,有的连添加物质的规范名称都没有,让人不放心对于食品,消费者应当具有知情权。除了天然食物中的成分,如果添加其他成分,都应当告知消费者。不仅应当告知其法定名称,还应当告知其含量或含量范围。比如说其中加了某种色素,那么标签上需要说明到底是哪一种,而不是简单写“色素”。它的含量范围是多少,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上可以查到,超过范围就是违法。
按照我国去年颁布的《食品营养标签法规》,食品中如果宣称添加了某种营养成分,那么也一定要告知它是什么物质,含量是多少。
如果一种产品大力宣传说其中添加了维生素A,但是没说是加多少,你怎么看?如果加得太多,可能引起中毒反应,不安全。如果加得太少,根本达不到营养效果,岂不是蒙人?所以,这样的产品,是没有必要买的。
可是,OMP之类活性成分,是否也是如此呢?正因为是活性成分,就更不安心。到底是什么活性成分?如果神神秘秘的,连专家都不肯告知,弄个莫名其妙的缩写来对付公众,这就是不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。我们为什么要吃一种连生物化学词典里都查不到、连专家都搞不清楚的“活性成分”呢?居然还要为这种可疑成分多花钱,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?大家都表示同意,但还是相信,既然添加到食品当中,一定是某种好东西———平日人们听“某某因子”之类云遮雾罩的词汇听多了,已经很习惯于对炒作词汇犯晕的状态了。
我说,我相信企业既然做了宣传,那么它应当是一种好东西。问题是,它在包装上告诉你加多少了么?专利上说加多少没有用,包装上承诺加多少才重要。如果企业根本没往里面加,或者加的量非常少,起不到作用,又有谁来监督呢?既然没有任何保障,你又何必花钱买它呢?另一方面,如果一种物质不属于日常添加到食品中的营养素成分,也没有给出准确的生物化学名称,人们对它的安全性就不可能充分了解。万一加多了之后可能产生副作用怎么办?所以,OMP到底是什么,是否安全,还是次要的问题。我们最关注的应当是食品安全管理中暴露出来的巨大漏洞———能够允许一种企业自造名称的、连专家都众说纷纭不清楚是什么的“活性成分”加入牛奶这样消费面极广的食品当中,不需要经过报批,不需要公布其真实成分,不需要在产品中标注其真实成分,而且不需要标注具体含量……如果管理问题不解决,今天有了OMP,明天食品中没准还会出来EMP、UMP等莫名其妙的缩写词汇,让人们困惑不已。
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到底吃了些什么东西。特别是向食品中额外添加的东西。食品添加剂尚且要明白标出来,一种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生化成分难道可以含糊?如果是这样,只能用一个词汇来形容:可怕!但愿监管部门和企业都能从这个事件当中得到经验教训,更多地把《食品标签法》和《营养标签法》落到实处。而消费者呢,也不要看到牛奶无害就松一口气,而是从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知情权。只有标注了真实名称,也标注了加入数量的健康成分,才值得相信。
第二个考虑:食品中未必需要添加某些健康成分,即便添加,也未必充分吸收如果一种食品中某种营养素含量较低,或者在加工过程中某种营养素被破坏了,那么假如能够添加一些这种营养素,会给食物的营养价值带来好处。
比如说,小麦中原本富含维生素B1,但是在加工成精白粉的过程中,维生素B1 的损失达80%左右。如果人们不爱吃全麦粉,又担心维生素B1 不足,那么买添加维生素B族的营养面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又比如说,苹果本来维生素C的含量就不高,而加工又会破坏其中的维生素C。然而,人们喝苹果汁的时候,通常以为自己会喝进去很多维生素C。这时候,如果能够在苹果汁当中加一些维生素C,就会提高它的营养价值,也会给人们带来实际好处。
不过,在很多时候,产品当中添加某种营养素,未必就代表它的营养价值有很大提高,也未必代表这种营养素就能被充分吸收。
比如说,牛奶本来就富含钙,100克优质牛奶中的钙含量可达110毫克以上。如果在其中再加入钙,升高到120~140毫克,增加的幅度并不大,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。这是因为,牛奶中的酪蛋白对钙浓度十分敏感,如果加入的钙过多,就会造成蛋白质沉淀,影响产品的口感。而且,加入牛奶中的钙,并不是牛奶中原来的钙,而是其他形式,吸收率未必能够达到牛奶中钙的水平。甚至有测定表明,某些宣称“高钙”的牛奶,实际上钙含量只比普通牛奶高几个毫克而已,基本上没什么意义,何必买它呢。
相比之下,在牛奶中加入铁和锌,略有一点意义。因为牛奶虽然高钙,却是一种铁、锌含量非常低的食品。问题是,一个成年人,难道一天当中除了牛奶什么都不吃吗?只要吃了鱼肉蛋,吃了豆类坚果蔬菜等,多数人并不会发生缺铁缺锌的情况。特别是每天吃肉较多的人,铁的摄入量已经极为充足,购买加了铁的牛奶对身体毫无助益。
又比如说,一些果冻产品号称加入钙,实际上,钙只是为了帮助果冻凝胶所添加的一种成分,就好比要让豆浆凝固成南豆腐(石膏豆腐),需要加硫酸钙(石膏)点卤一样。与豆腐不同的是,豆腐中的钙与蛋白质相结合,能够被人体吸收;而果冻中加入的钙陷在果冻胶体当中,基本上和胶一起穿肠而过,不能被人体吸收,几乎没有补钙价值。
相比之下,没有宣称添加钙的豆腐,反而是更值得买的真正补钙食品。
第三个考虑:添加营养素或健康因子的产品,未必比没有添加它的其他产品强在很多时候,那些起劲宣传“健康因子”或营养素的食品,未必就是营养价值高的食品。在很多时候,向一种营养价值很低的食品当中添加了一种营养素之后,其价值也未必高于那些本身营养好的天然食物。
比如说,加了钙的乳饮料,真的就比不加钙的纯牛奶更值得买吗?事实正相反。乳饮料当中所含的牛奶成分,只有纯牛奶的三分之一。它那甜美的味道来自于糖、有机酸和香精,它那“有内容”的口感来自于增稠剂。这样的产品,就算加入几十毫克的钙,其钙含量还是比不上纯牛奶,而它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,只有牛奶的三分之一而已。
可是,它们的价钱呢?恐怕要大大高于纯牛奶的三分之一吧?又比如说,加了维生素C的果汁饮料,就比纯果汁营养价值更高吗?事实却正相反。橙汁饮料中通常只含有10%~20%的橙汁,其他80%~90%是水、糖、柠檬酸、香精、色素、磷酸盐等配成,就算加了一点维生素C,营养价值也有限得很。而100%橙汁呢,不仅有维生素C,还有钾、镁、多种类胡萝卜素、多种类黄酮、果胶等几十种健康成分。
这些好处,难道是加一点点维生素C就能够替代的么?我曾经做过一些有关饮料消费的调查,发现越是营养知识贫乏的消费者,越对天然食品的营养价值缺乏了解,也就越容易被广告所误导。他们宁可买加了维生素C的饮料也不买纯果汁;宁可买加了钙的乳饮料也不买牛奶和酸奶。甚至,他们根本不知道果汁饮料和果汁、乳饮料和酸奶之间有什么差异。的确,从广告当中,不太可能看出什么差异。
为什么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豆腐里富含钙,不知道橙子当中富含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呢?事情很简单。首先,因为这些都是传统食品,人们从不把它们看成什么特殊的营养品;其次,因为没有人给它们做广告,消费者不知道其中到底有多少好东西。而为什么没有人去做这些广告呢?一是农民和豆腐厂家财力有限,做不起广告;二是他们自己营养知识有限,甚至都不太了解这些产品的好处;更要紧的是,这些产品销售的利润太薄,人们不会因为它们营养不错而多花钱去买。谁会为一种卖不上价钱、赚不来多少利润的产品去做广告宣传呢。前面已经说过,广告最密集的产品,通常都是利润最为丰厚的产品品种。
因此,要想看穿层层迷雾,避免被广告所误导,必须有丰富的食品营养知识。正如没有文物知识就不可能收藏到真正的古董,不学一点食品方面的基本知识,怎么能买到优质、健康、实惠的食品呢。
本周热点
今日深度资讯
全站最热
- [腹部疾病] 拉肚子拉水
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,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。关于拉肚子拉水,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,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。本页包...
- [杨奕] 杨奕《手到病自除》全文阅读
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。包括完整目录、共计6大章,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。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,以及自然疗法、反射区疗法、食疗等。另外...
- [穴位] 耳穴的名称,部位与主治
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,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,头部朝下,臀部朝上。其分布的规律是,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;与上肢相...
- [健康自测]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
手掌发黄,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,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,如慢性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贫血、慢性结肠炎等。但手掌发黄同样...
- [健康图库]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
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,图片所在的文章是: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:何裕民讲淋巴瘤,癌,重压出的淋巴癌,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,格式是JPG...